六月底的英格玛电厂,戈壁的风裹着细微的沙粒掠过窗棂,在玻璃上划出细碎的金斑。我点开母亲发来的语音:“梅雨天总算要收梢了,你那可还刮着大风?”我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党建资料,抬眼望去,两台机组正平稳运转,蒸腾的白雾被风拉长,在湛蓝的天幕画下蜿蜒的银线。这场景总让我想起两年前,在芜湖长能公司海轮中转港口的码头边,“502”海轮鸣响汽笛时,风掀起的浪花打湿了岸边围栏的那个清晨。海和天,蓝得相像。启新航那时的我,...
丈夫的征程移人增效的号角吹响在皖南的黎明我背起行囊踏上绿电项目开发的征程从皖南到浙东项目版图不断延伸周末成了奢侈的期盼月历上的归期总是被紧急的任务擦去我错过儿子成长的六一缺席寒暑假的欢笑逢年过节的值班表上写满对家人的亏欠但看着皖能的Logo被镌刻在神州各地那些奋斗的日夜都化作环保事业的勋章我知道 “大家”的辉煌是“小家”幸福的基石妻子的坚守八年的时光在接送孩子的路上流淌四位老人的安康孩子的成长都扛在我柔弱的肩上工作的PPT在深夜完成学习的灯火照亮寒夜经济师的职称证书先进生产者的奖状是我努力的见证我把思念藏在心底用坚强编织生活的网让“...
我的师傅是50后,我是60后,师傅正好比我大一属(12岁)。80年代初的某一天,一位30来岁的中年人将我们几个新职工领到班组,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班组工作的性质。几天后,这位领我们进班组的中年人就成了我的师傅——刘亚平。他拿出合同书,我在上面都签了名,从此就确定了师徒关系。说实话,刚进厂的那会儿,对我这般毛头小伙来说,什么都不懂,干活只知道出点蛮力,说话可能也没什么分寸。有时在某些方面得罪和冒犯了班组师傅,可能自己还不知道呢。...
时光如河,奔涌向前。蓦然回首,我已在皖能这片热土上耕耘了十三个春秋。从青涩学子到肩负重任,从锅炉轰鸣的生产一线到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再到西北边疆的开拓前沿,我的脉搏始终与皖能同频共振,每一次心跳都铭刻着共同奋斗的印记。基层淬炼,在炉火轰鸣中奠基信仰(2012-2021)2012年夏,我怀揣着青春的憧憬踏入皖能集团-皖能运检公司。记忆深处,是华塑项目部锅炉房内震耳欲聋的轰鸣、灼人的热浪与精细的巡检操作。汗水浸透工装,...
能到新疆工作,是我职业生涯中记忆最特别、最难忘的经历。当初领导找我谈话时,第一时间感到很突然,但很快也萌生了一丝的期待,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大美新疆”的一幕,而今过了这么多年其是不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很大”吧?!2021年4月19日,我搭乘合肥至乌鲁木齐航班,开启人生新程。这已是我第二次踏足新疆,与2006年9月初次短暂停留不同,此行是到新疆潞安协鑫准东能源有限公司任职,心里多少还有些忐忑,更有些憧憬。踏入合肥新桥机场,...
从幼年记事时起,家里养了很多鸡,最多的时候有四、五十只,主要是为了改善伙食,家里人口多,只有父母上班挣钱。养鸡是很便利的,以前家里住平房,不但房子大,还有个超大的院子,家家户户都一样。养鸡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孩子们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喂鸡,家里备有从粮站买来的米糠、麦麸,以及农村亲戚送来的筛选后的瘪稻谷,每天要拌鸡食,还要从菜园里摘一些青菜、萝卜叶子、莴笋叶子等等,剁碎了喂鸡。礼拜天或寒暑假,一群小伙伴们还会跑到县城周边农田边的水沟,...
酷热难耐的夏天,当置身空调房享受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回忆以前。孩提时代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乘凉,就是一天里最美妙的时刻。当毒花花的太阳就要落山时,大院里十多个疯玩了一天,打着赤膊,浑身晒得黝黑的孩子们,仿佛听到冲锋号一般各自跑回家,将家里的凉床、竹躺椅、小椅子小凳子什么的,全部搬到大院中间空旷的地方(以前每家人都很多,基本上都是三代同堂)。然后打来冰凉的井水全部抹干净——这些都是孩子们必须完成的,...
火鞍颂 ——庆皖能马鞍山公司建厂78周年作者 仝志明 一 江声江在黑暗中翻页,一页是赤焰,一页是青螺。谁在低声唤马?回声里,铁锈开出铜花。二 马鞍马鞍倒覆,盛满未凉的夕照。乌骓的骨,在煤的深处继续奔跑——跑成一条火路,跑成一座光的山脊。三 螺听翠螺山俯耳,听机芯里潮汐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