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6
稿件来源:皖能铜陵公司
点击次数:
我的师傅是50后,我是60后,师傅正好比我大一属(12岁)。80年代初的某一天,一位30来岁的中年人将我们几个新职工领到班组,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班组工作的性质。几天后,这位领我们进班组的中年人就成了我的师傅——刘亚平。他拿出合同书,我在上面都签了名,从此就确定了师徒关系。
说实话,刚进厂的那会儿,对我这般毛头小伙来说,什么都不懂,干活只知道出点蛮力,说话可能也没什么分寸。有时在某些方面得罪和冒犯了班组师傅,可能自己还不知道呢。既然确定师徒关系,我每天干活总是跟着师傅后面打下手,粗活脏活都要抢着做。而师傅除了在手把手教我干活的技巧之外,还时常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在班组要多干事少说话,防止言多必失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的师傅不仅是个寡言少语之人,同时还是个默默干活从不言苦叫累的人。用句很直白的话讲,就是一个挺务实的人。
果不其然,几年之后,师傅就走上班长岗位了。一干就是20多年。起重工作是个粗中有细,且还是个对安全系数要求相当高的工作,每次出工干活,师傅都要制定工作方案,挑选精兵强将。当然,对于我这个徒弟,不论师傅去哪里干活,他总是要把我给带上,遇到关键环节,还要细细给我讲解。让我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增加才干,积累工作经验。
其实,在那个年代,我们这些年轻人玩心都很重,白天聚餐,晚上围在一起打打牌,这些不良习惯似乎都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师傅看到我每天上班总是萎靡不振,心里特别不舒服。但他又不好直接教训我,只好通过旁敲侧击来提醒,但还是收效甚微。于是,师傅良苦用心想出一个好办法,白天在没有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他每天都有意识地安排我拆装手拉葫芦、穿钢丝绳头、练习打绳扣等。这些都是起重技术的基本功,不仅是体力活,而且还能练就起重技术的看家本领。有了师傅变相的“惩罚”后,我白天干得累得不行,晚上就没精力跟朋友们聚会和打牌了。吃完晚饭,倒头一觉就睡到天亮。长此以往,师傅就用这个办法把我的不良嗜好给戒掉了。
为了帮助我提高起重专业水平,督促我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师傅还经常走进我的业余时间里。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在安装几十吨重的锅炉时,需要利用走辊筒、树人字扒杆、拉缆风绳等诸多起重方法,经过白天紧张而有序工作后,终于完成了几十吨重的锅炉就位工作。其间有很多程序和方法我都没弄明白,边干活边问师傅又不太方便。于是,师傅似乎猜测到了我的心思,晚上,他不顾白天工作的劳累,来到我的寝室,给我细细讲解。他一边讲,还一边画出走辊筒的草图,直到我的疑问全部解开之后,他才离开我的寝室,回家睡觉去了。
多年来,师傅在我的印象中从来就没什么架子,而是为我倾注了许多真心真情。可我对师傅的回报,也只有把他身上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像师傅那样,有十分的力,不干九分力的活,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自己新的更大力量。如今师傅退休了,我也退休了,每当我想起师傅的谆谆教诲时,既心存感激,又满怀自豪。心存感激的是师傅把我引入正途,在为人处世和职场中给予很大的帮助和爱护,让我从一个懵懂、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快速成长为一名电力工人,满怀自豪的是经过师傅多年的“传帮带”后,我很快能够独当一面,完成发电机组大型设备起吊工作,运用所学技术帮助身边同事解决生产现场遇到的各类起吊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强将手下无弱兵,骏马蹄下无忧途。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从事起重工作四十多年里,不仅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同时还多次代表皖能铜陵公司项目部承揽秦山核电站检修、北仑电厂、长兴电厂、合肥二电厂、安庆电厂、池州九华电厂等多家机组检修项目工程,装机容量从1.2万千瓦机组到2.5万千瓦机组,再到125万千瓦机组、30万千瓦机组、60万千瓦机组,以及现在的百万千瓦机组,都留下了我曾经工作的足迹。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回眸过去,展望未来。这些年,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征程中,无论是过去外拓市场、内强素质,搞活外部电力检修市场,还是现在机组容量由小变大,人工智能插上腾飞的翅膀,我和我的师傅刘亚平,坚守岗位、接续传承,在电力岗位上都留下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的印记,为“兴皖赋能四十载 接续奋斗新征程”贡献自己全部力量。(作者系皖能铜陵公司退休职工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