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能文苑

40周年征文丨星河微光暖流长——金鼎物业行思录

发布日期:2025.08.05

稿件来源:皖能实业公司

点击次数:

时光,如秋浦河水汤汤东去,无声浸润着皖能四十载的厚重河床。我坐在这智控中心方寸客服台前,日复一日,指尖滑过登记簿的纹路,耳畔萦绕着电话铃的余韵。那些关于光阴的故事,关于人的温度,便如河底温润的卵石,在流水的摩挲下愈发莹润。这小小的服务台,是我的岗位,亦是我窥见皖能浩荡历史与深沉精神的一扇心窗。然而目光流转间,心绪早已漫溯在金鼎物业托付的这片星河里,智控中心的精密脉动、能源大厦的庄重门庭、贵都花园的万家灯火,每一处,都闪烁着同样坚韧而温暖的微光,汇聚成无声的暖流。

皖能的历史,并非仅存于泛黄的档案或辉煌的展厅。它更真切地,镌刻在那些恪尽职守的员工身上。他们的身影,便是行走的史书,是带着体温的年轮,是照亮清晨的阳光。

一、水痕下的守护

智控中心的清晨,总在配电房低沉的嗡鸣中苏醒。可那日,工程部老杨的例行巡查,却在三号配电房的西墙面上捕捉到一丝异样——一滴水珠悄然悬垂,映着顶灯,折射出不安的光。

“不对。”他眉头一皱,指腹轻触墙面,潮湿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水痕无声,却似警报。老杨蹲下身,工具箱“咔嗒”敞开,手电光柱刺破阴影,沿着管线脉络溯流而上。北面的水表井里,直径110变63的供水表正轻微震颤,水流声藏于金属腔体,像一声声急促的耳语。

暗敷63管路如潜行的血管,漏点深埋食堂铺装地面之下。水迹顺楼梯间墙面蜿蜒而下,悄然逼近高压进线柜——那是整栋大楼的电力命门。老杨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额角沁出细汗,不是因为闷热,而是后怕。他迅速联系工程团队:“启动高配房应急预案,通知采购组,要快!”

食堂的蒸汽仍在升腾,业主的餐盘叮当作响。工程部的方案必须像手术般精准——明敷新管,避开用餐高峰,以最小的动静完成一场无声的抢险。扳手咬合管件的脆响、电钻穿透墙体的闷震,皆被控制在最短的时段内。老杨半跪在走廊,校直每一段新管,袖口蹭过脸颊,留下水痕与灰渍。他的眼神始终紧锁压力表,直到指针稳稳归零,水流声彻底沉寂。

最后一颗螺丝拧紧时,夕阳正斜斜掠过配电房外墙。那处曾悬垂水珠的墙面,如今只余一道浅浅的痕——像一条愈合的伤口,记录着一次无人知晓的危机,与一群人在暗处的坚守。灯光依旧明亮,电梯照常升降,智控中心的呼吸未曾紊乱。而老杨的工装后背,那片深色的汗渍,早已被穿堂风悄悄吹干。

二、纸箱里的暖阳

窸窸窣窣的纸箱碰撞声叫醒了贵都花园的清晨。

客服小周轻轻敲开3号楼王阿姨的家门,阿姨正弓着腰,将压扁的纸壳用麻绳捆成方正的一摞。“小周啊,又麻烦你了。”王阿姨皱纹里含着歉意的笑,手指上还沾着拆纸壳时留下的胶痕。小周摇摇头,利落地拎起那摞纸壳:“您攒了一星期,哪能叫麻烦。”

阳光斜斜地爬上楼道,映着客服们的身影,她们或抱着捆扎整齐的纸箱,或拎着叮当作响的饮料瓶,像一支沉默的运输队。废品站的磅秤前,小周踮着脚清点数目,回程时把零钱卷成小卷送到王阿姨手中,“王姨,卖了三十二块八!”她隔着门报账,只听见屋里传来抽屉拉开的声音——阿姨要给她包一捧炒瓜子当作谢礼。

三、饭盒里的暮色

晌午的太阳晒得人发晕。客服小王捧着饭盒,轻叩301的门。门开得迟缓,飘出电视新闻的嘈杂声。“张叔,今天有您爱的红烧肉!”

饭点,客服们总是提着饭盒穿梭于楼栋间,敲门声总是轻三下、重两下——那是老邻居们熟稔的暗号。有次暴雨,小王浑身湿透地站在业主家门口,饭盒却滴水未进。“丫头,你自己先吃口热乎的吧?”她摆摆手,睫毛还挂着水珠:“得赶紧送下一家,饭菜时间长了就不香啦。”

夕阳西沉时,那些被抚平的纸壳纹路、保温盒里未凉的饭菜,都成了贵都花园最柔软的注脚。客服们的工牌在胸前晃啊晃,映着晚霞,像一枚枚小小的太阳。这里没有厂房轰鸣,但皖能人的底色,早已渗进砖缝窗棂,成为物业服务最深的年轮。

四、地砖上的年轮

冬日的晨光刚攀上智控中心的玻璃幕墙,班长李阿姨的影子已烙在光洁如镜的大理石地面上。她手中的软布,日复一日在相同的经纬线上画着同心圆。

那日的重要接待前夕,她提着水桶巡过大厅,脚步却在一处地砖边缘凝滞。一道细长的磨损阴影,正躲在光线的死角里。保洁大姐过来眯眼瞧:“李姐,灯亮些就看不见了……”话音未落,李阿姨已半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地上的痕迹。

“八分热水兑两分冷水,柠檬酸再加三滴……”她对着掌心呵气暖了暖冻红的手指,将调试的溶液点在布角。布面贴着那道暗影,腕骨压着地面缓缓打圈。水珠顺着她的鬓角滑落,在石面上碎成更小的星子,光柱里飞舞的尘埃像金色的雪。

当第三次更换抹布时,那道阴影终于彻底消融在石纹里。李阿姨撑着酸麻的膝盖起身,袖口蹭过额角的汗,留下淡淡水痕。“成了。”她呼出的白气在晨光里散开,手指轻抚过那片温润的石面,如同抚摸婴孩的脸颊,“大厅是皖能的脸面呢,马虎不得。”

大厅筒灯亮起的刹那,无数双锃亮的皮鞋踏过那片地砖。无人知晓三小时前这里发生过一场毫厘之争——只有李阿姨的口袋里,那瓶特调清洁剂还残留着余温,像一枚藏在尘埃里的勋章。

五、战“疫”里的星火

破晓前大厦门口,保安大叔的呵气已在测温枪头结出冰凌。“健康码、行程码、核酸证明……”嘶哑的复述混着白雾喷涌。十二小时的岗哨上,他冻红的耳廓是扫描仪,皲裂的指节是闸机,将千百次“扫码测温登记”锻成铁律。

几十斤的迷雾机在保洁员背上勒出深痕。消毒水嗡鸣着漫过贵都花园的楼道,在居家隔离户的门前旋出漩涡——他们俯身拎走扎紧的垃圾袋,喷壶在寒风中划出弧线,水雾裹着晨曦,在业主的门牌上镀了层冰釉。

集团大楼玻璃门内,客服的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风险清单。提前到岗的一小时里,她们把更新的中高风险地名嚼碎咽下。登记表上已晕开的汗迹,像盖在防疫网上的微型印章。

消毒水的气息在楼道盘桓,防护面屏的雾气在日光下蒸腾,跺脚取暖的闷响在门岗回荡。深蓝工装连缀的星河中,每道肩章勒痕、每滴冻凝的汗珠、每粒弹跳在登记簿的冰籽,都在无声浇筑那道名为“守护”的墙。

当包河区感谢信的红章映亮夜归的路,风雪中的深蓝身影仍如钉铆在岗位上。他们知道,自己并非星辰,只是星链里沉默的接环——以冻僵的指节为扣,以溃汗的脊背为缆,将万千业主的平安,紧紧系在这片用信念煅烧的深蓝星河之上。而黎明的光,终将吻过每一道冰封的勒痕,如勋章烙印在春天门槛。

在实业公司党支部的坚强引领下,金鼎物业人用血肉之躯,将“担当”“匠心”“温情”与“守望”熔铸一体,筑起守护生命与光明的“红色长城”。这份共克时艰的暖流,已深深融入金鼎的血脉,成为星河中最坚韧的光谱。

我深知,个体的光微如萤火。但我愿,继续守护这方寸之窗。让我的耳,更敏锐地捕捉皖能前行的跫音;让我的眼,更深邃地洞察星河跳动的幽微;让我的心,更炽热地传递金鼎不息的暖流;让我的行,更坚定地烙印下“匠心守护、微光长明”的足迹。

时光沉淀了皖能厚重的历史,新征程的号角已然吹响。在皖能接续奋斗的星河里,我们金鼎物业人,愿做那虽不耀眼却恒久闪烁的微光,用更智慧的服务、更主动的担当、更紧密的协同,默默守护这片服务的星河,为“兴皖赋能”的壮丽史诗,注入我们无声却坚韧的力量。让这服务的点点星光,永远映照着皖能精神不灭的光华,跳动着与时代、与集团同频共振的永恒脉搏。(作者系皖能实业金鼎物业公司公区客服汪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