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能文苑

40周年征文丨赓续奋斗历程 共筑四色皖能梦

发布日期:2025.08.05

稿件来源:省天然气公司

点击次数:

红色印记:在荆棘里播种希望

1985年的深秋,当安徽省电力开发总公司的木牌挂在旧办公楼前时,没人想到这块牌子会成为日后千亿皖能辉煌的起点。第一代皖能人常说,他这辈子最难忘的颜色是红色,那是初代创业者们心中的颜色,亦是深夜会议室里永不熄灭的台灯暖光。第一代皖能人在从战火走来,踏上复兴之路,对“发展”有着近乎执念的追求。在刚成立的安徽省电力开发公司的办公桌上摆着的是集资办电政策文件和算盘。“那时候跑项目,靠的是一双铁脚板和一本牛皮笔记本。”翻开皖能集团的历史篇章,为争取第一座火电项目,团队在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门口蹲守三天,饿了就啃馒头就咸菜,硬是用满纸测算数据打动了他们。当1993年皖能股份在深交所敲响上市钟声时,第一代皖能人兜里还装着半块硬邦邦的饼,那是他清晨赶火车时带的早餐。

红色是第一代皖能人的精神底色,他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夹缝中奋勇开拓,用算盘打出财务报表,用钢笔勾勒安徽省的电网蓝图。当第一座自主建设的发电厂顺利投运时,第一代皖能人抚摸着汽轮机外壳,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是咱们皖能人自己的孩子。”

绿色征途:在春风里裁剪新篇

2003年安徽省天然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第二代皖能人主动投身输气站驻点建设,那时的站点是一片荒地,雨季时泥浆没过了脚踝。绿色是改革者的勋章,当示范项目蚌埠线管网投产,第二代皖能人站在调压撬旁拍下的照片里,身后是刚种下的小树苗,如今这片荒地已成绿草如茵的示范站,当年的小树苗亭亭如盖。2012年的春天,第二代皖能人从公司带回一本绿色封面的“十二五”规划草案,封面上“千亿皖能”四个字烫着金边,现在的皖能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版图,从单一火电到“水火风光气”多能互补,从传统能源企业到低碳转型先锋,绿色成为贯穿“十一五”到“十四五”的发展主色。

蓝色星辰:在晨曦中丈量未来

2014年穿着蓝色工装站在加气站的中控室里,屏幕上跳动的是实时液化天然气气化数据。作为第三代皖能人,我的工牌编号比第二代皖能人的晚了11年,胸前的党徽却与第一代皖能人当年的样式一脉相承。记得年轻刚到这里时,望着泥泞的场站,我哭着给家里打电话,站长带着我们用三个月时间铺草坪、修道路,在设备旁种下向日葵。当第一辆LNG货车进站时,我们全站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列队,像迎接新生儿一样记录每一个加气数据。当2020年拿到“优秀团队”奖牌那天,站长摸着奖牌说:“这蓝色,是天然气火焰的颜色,也是咱们皖能人的底色。”

蓝色是新生代的征途,现在的我转岗成为一名工程建设者,我们用AI分析工程建设数据,在集团“智慧能源”战略下,进行数字化改造。每当深夜值班时,想着万家的蓝色火焰,总会想起第一代皖能人讲的红旗故事,第二代皖能人画的绿色蓝图,原来三代人的梦想,早已在时光里交织成皖能的星辰大海。

金色展望:在时代里续写华章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皖能的年轮里刻着红色的坚韧、绿色的创新、蓝色的担当。当“双碳”目标成为新的号角,我们新一代皖能人正握着接力棒奔跑,在大别山区建设光伏电站,在长江沿岸布局氢能产业,在数字云端构建能源互联网。第一代皖能人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如今他们虽已退休,仍会戴着老花镜看集团年报;第二代皖能人的办公桌上,摆着孙子画的“综合能源港”涂鸦。三代人不同的颜色,却有着相同的针脚,那是“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皖能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底色。未来已来,在清洁能源的蓝海里,皖能这艘巨轮正扬起数字化转型的风帆。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成为安徽能源安全的坚强后盾、推动全省能源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坚力量。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产业体系,让皖能集团成为国际领先、功能突出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我们坚信,这些努力将为安徽打造“三地一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阶段新的力量。我深知现在手中的实时动态测量仪不仅是工具,更是传承的火炬,当我们把青春融入蓝色火焰,当我们在智能电网的代码里注入理想,便是对“千亿皖能”最生动的诠释。这是三代人的颜色叙事,也是千万皖能人共同的梦想光谱,红色是根,绿色是脉,蓝色是魂,而金色的未来,正等着我们用奋斗去书写。(作者系省天然气舒城公司项目专责何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