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态

新闻中心

合肥燃气发电公司发电部以实干创效,助力精益运行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5.09.04

稿件来源:合肥皖能燃气发电公司

点击次数:

在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目标引领下,合肥燃气发电公司运行人员立足生产一线,从细微之处精准发力,以巧思谋突破,实现了节气、节电与安全效益的多重提升,彰显了一线员工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智慧。

余热利用“挖”效益。机组停运后,锅炉余热往往被动散失。历经多次模拟试验与数据比对,运行人员摸索出一套精准的余热利用方案。通过将辅汽气源切换时间优化到最佳点位,让锅炉余热在机组停运后继续发挥作用,从而将启动锅炉点火时间延迟约2小时。仅这一小改动,单次即可节约成本约3500元,预计全年节省燃料费用超过70万元。

精打细算“抠”成本。“同样用电,成本差异大,必须算好电价账”结合安徽省工业用电峰谷电价的规律,发电部创新推行“错峰作业”机制。将锅炉上水、系统充氮置换、辅机试转等非关键准备工作集中安排在低谷时段;结合电网负荷需求,精准调控机组启停时间节点,确保启动准备工作完美避开高峰电价时段。目前综合购网电价较去年同期下降20.9%,购网电量也较预测有明显下降。这种“错峰操作”,在确保设备正常试运和运行安全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购网电力成本。

管道振动“巧”解决。在机组停运过程中,低压给水管道因热量后移而出现汽化振动,这一难题长期制约机组安全运行。对此,运行人员并未满足于临时处理,反复推演工况、优化方案,最终创新上水模式—在机组解列后,将低压汽包小流量上水时长从原来的1小时延长至3小时,利用烟温自然下降实现管道平稳降温。此举彻底解决了管道振动难题,消除了设备磨损隐患,每年可减少检修费用约15万元,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筑牢“防护网”。

从余热利用的“精打细算”,到错峰用电的“精准施策”,再到设备难题的“创新破解”,运行人员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证明,精益运行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每一道流程的细节把控;提质增效不是指标,而是看得见、算得清的实在收益。

下一步,合肥燃气发电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让精益运行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王嘉钰)

TOP